從CZ在香港的時代性發言看Web3下輪機會在哪里
前華人首富趙長鵬近日在香港大學和BitcoinAsia2025上的演講,相信不少幣圈小伙伴都看過了。從西雅圖聯邦法庭的被告席,到如今香港會場的主講臺,趙長鵬這一年的軌跡可謂跌宕起伏,他選擇在這個時刻現身香港,就是精準踩中了香港加密監管的關鍵節點——《穩定幣條例》正式落地,螞蟻、京東等科技巨頭都爭先搶灘穩定幣賽道。本文將深度總結趙長鵬在香港兩次會議上的核心發言,串聯香港“傳統經驗+制度創新”的背景,尋找傳統金融與鏈上價值的橋梁,并探索Web3項目在未來可能的合規路徑與下一輪機會。
二、穩定幣能從“幣圈工具”
升級成“金融基礎設施”嗎?
趙長鵬將穩定幣稱為“貨幣國際化的新載體”,認為穩定幣會從避險資產轉向全球支付與資本流動的基礎設施。他認為美國政府深刻理解了穩定幣對美元全球戰略地位的價值,現在絕大多數的USDT用戶都在美國境外,這本質上是美元影響力在全球的延伸。穩定幣是底層貨幣全球化的工具,每個國家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穩定幣產品。美國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頒布《天才法案》的時候,同時提議禁止央行的CryptoCBDC,這是因為美國已經有了USDT、USDC這些美元穩定幣。對于我國來說,推動人民幣或港元穩定幣的發展,就可以為人民幣提供一個新的Web3通道。雖然自由流通的Blockchain資產會挑戰外匯管制,但是各國都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香港也正在這個賽道上搶跑。
關于穩定幣對外匯管制的挑戰,目前我國境內是不允許穩定幣交易,相關跨境資金流動依然受外匯管理法規限制。以《〈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內居民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即“37號文”)》為代表的制度,仍是境內個人或機構在涉外投資中處理資本與收益合法流回的主要合規路徑。但是,我們認為,未來外管局或將考慮為穩定幣在某些管制的特定場景下開放政策口子,中國不得不走這一步。這是回應國際競爭與數字經濟的發展需求,避免在全球加密與支付賽道中被邊緣化的重要一步。
三、DAT會成為傳統資本
進入Web3的合規橋梁嗎?
DAT(DigitalAssetTreasuryCompanies)是指將數字資產(主要是Crypto或穩定幣、Token化的現實資產等)作為其資產負債表核心組成部分的上市或公開實體公司。它們通過發行股票、債券或類似工具募集資本,以獲取加密資產敞口,從而為傳統投資者提供一種間接參與數字資產市場的途徑。趙長鵬對DAT模式持極為支持的態度,他認為傳統股票市場比Crypto大太多了,這個圈子比幣圈大多了,對于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絕大部分資產都被機構管理。目前,這些機構都沒辦法大規模直接持有Crypto,直至ETF的出現。但是現在DAT提供更多選擇,對于不能直接購買比特的主體,比如上市公司、國企、央企,可以通過買股票而間接接觸Crypto來入場,給龐大的傳統資金開了一個進入Web3合規的口子。可以把DAT理解成一個通道、橋梁,連接傳統金融和Web3。有更多的錢進來,這個市場的穩定性自然會更高。
趙長鵬建議,在DAT模式下雖然你采取的“strategy”策略可以很多樣,從最簡單的持有Bitcoin,到主動去做交易管理,甚至投資整個生態項目。但是簡單的戰略往往更穩妥:持倉清晰、交易簡單、風險控制明確。因為在牛市的時候會面臨很多訴訟。律師建議:如果strategy很清楚,加上找專業人士保駕護航,被起訴的可能性就會相對小很多。
四、“AI+Web3”:炒炒概念還是真能落地?
趙長鵬指出,目前市面上大多所謂“AI+Web3”項目只是炒概念,沒有實際的作用。盡管現階段二者的結合還未成熟,但絕不是概念,未來可期。他認為,可編程貨幣(programmablemoney)是一切的基礎:如果貨幣本身可以編程、自動觸發某些邏輯,可極大地擴展AI在支付與價值結算中的作用。AI的終極發展最后還是離不開Crypto,因為在支付環節,AI沒有身份證,無法像人一樣做KYC,必然會用Crypto和Blockchain進行支付。未來AI之間、AI和服務之間互相交互,有些是金融,有些是非金融。這種機器對機器的支付,可能會有海量高頻次的互動和價值結算,特別對于非常小額微支付來說,用Crypto通過API來調用最方便高效,可能會引爆鏈上的交易量帶來上千倍的增長。
而我們的人民幣、美元、港幣都是不可編程的,日前已有項目朝這個方向落地:9月Google推出AgentPaymentsProtocol(AP2),允許AIAgent使用如穩定幣這樣的可編程貨幣,在agent-to-agent(機器對機器)或agent-to-服務的場景中執行自動支付。最終實現這些真正的催化劑是AI自身的發展,AI算力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支持,這會促使AI行業擁抱Web3,比如通過Tokens化來融資,甚至走向更加開放和公共化的模型。當未來每個人可能都會有數百個AI代理,在后臺完成各種任務,從而催生海量的微支付,這種模式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無法實現,但Web3可以輕松支持。這在法律上將會帶來極大的挑戰,首先,當AIagent錯誤交易、欺詐攻擊、授權濫用發生時,誰來承擔責任?協議設計方、agent所屬實體還是用戶?其次,關于監管/隱私合規要求中的突破口,例如交易審計、支付鏈條透明度、反*洗*錢(AML)、反恐怖融資(CFT)機制等是否被嵌入系統。最后,隨著鏈上交易量可能暴增,網絡安全、稅務合規、跨境支付與數據主權問題也會被拉到臺面上。
五、機構化與監管明晰:利好還是枷鎖?
現在幣圈常見的爭論是:要不要國家和機構進場?極端去中心化派和“純粹Bitcoin主義者”堅決反對。但趙長鵬在大會上的發言,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這是好事。趙長鵬說得很直白:國家和大機構的參與,會帶來資金、帶來節點、帶來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帶來應用場景。一旦國家開始建立“國家級加密資產戰略儲備”,監管就不會缺位,規則會更清晰,市場會更穩定。2025年Bitcoin的走勢,已經部分反映了這種趨勢。年初大家都說阿聯酋走得前衛,但現在美國明顯加快了腳步。8月29日,趙長鵬看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準備發布關于外國交易所(FBOT)注冊的新規草案,以后非美國交易所,也有合規路徑來讓美國用戶參與。他直接感嘆自己曾經因為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入獄,但是自己是經濟全球化倡導者。Blockchain技術可以輕松實現經濟全球化,所以需要升級舊法律來跟上全球化的步伐。
美國在提速,香港也在《穩定幣條例》落地后,通過立法、牌照和監管指引,力爭把自己打造成合規“新高地”。渣打(香港)、Animoca、HKT聯手成立Anchorpoint,申請穩定幣發行牌照。這是一個信號:牌照和應用場景,會是下一輪競爭的主旋律。這意味著,加密行業不再只是小圈子的游戲,而是大機構、真資金的競技場。有趣的是,川普次子埃里克·特朗普在BitcoinAsia2025壓軸對談中高調為Bitcoin站臺,公開預測Bitcoin未來會漲至100萬美元,并稱贊中國在Crypto發展中的角色。與此同時,香港證監會一名高官和議員臨時從演講名單中撤出避免與埃里克互動,也從側面證明了加密、地緣與政治的交織。在政治敏感度升高的當下,企業與個人的公共言論與市場推廣都需更為謹慎、合規友好。
機構化意味著傳統資金會大規模進入,加密行業不再是小圈子自娛自樂。有了監管,門檻雖然高,但資金進來了,整個市場的流動性、規模都會被放大。合規紅線與商業速度又要怎么兼容呢?實踐層面,香港當局已提醒市場:截至8月1日《穩定幣條例》生效,尚無實體獲牌照;并預計初批牌照或于2026年初迎來首批持牌機構。與此同時,HKMA強調申請者應“早申請、早溝通、準備充分”,謹慎溝通,避免制造不切實際的預期。所以對于Web3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想成功,就別想著“擦邊”。機構資金需要審計、托管、KYC,不會投一個“黑箱”項目。如果還停留在“監管來了就跑路”的思路,那未來的增量市場就與你無關了。